NTSC-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44条,第1-10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北斗三号电离层模型性能分析 期刊论文
空间科学学报, 2020, 卷号: 40, 期号: 3, 页码: 341
作者:  许龙霞;  李孝辉;  何雷
收藏  |  浏览/下载:13/0  |  提交时间:2020/09/01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ingle-frequency ionospheric model  BDGIM model  Klobuchar model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单频电离层模型  BDGIM模型  Klobuchar模型  
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研究 期刊论文
全球定位系统, 2020, 卷号: 45, 期号: 1, 页码: 26
作者:  黄小东;  韩军强;  涂锐;  刘金海;  洪菊;  范丽红;  张睿;  卢晓春
收藏  |  浏览/下载:12/0  |  提交时间:2020/09/01
BeiDou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regional ionosphere model  TEC  GNSS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区域电离层模型  TEC  GNSS  
北斗三号卫星的周跳探测与修复算法 期刊论文
测绘科学, 2019, 卷号: 44, 期号: 11, 页码: 9
作者:  沈朋礼;  成芳;  肖厦;  肖秋龙;  卢晓春
收藏  |  浏览/下载:10/0  |  提交时间:2020/11/09
BeiDou-3 satellites  combination of the carrier-phase and pseudorange  MW combination  ionosphere residuals combination  detection and repair  北斗三号卫星  码伪距与相位伪距组合  MW组合  电离层残差组合  探测与修复  
区域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
: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
作者:  赵坤娟
Microsoft Word(358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58/0  |  提交时间:2014/12/29
卫星导航  总电子含量  Klobuchar模型  格网电离层模型  距离内插法  
星基增强系统地面监测站布局初步研究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11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 中国广东广州, 2012
作者:  成芳;  卢晓春;  刘枫
Adobe PDF(73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8/4  |  提交时间:2012/10/19
星基增强系统  监测站  电离层延迟  完好性|abstract  星基增强系统主要通过在服务区域内布设合理的地面监测站网络对空间卫星进行监测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获得各种修正信息  并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向用户发布  以实现改善用户定位精度和完好性服务等功能。因此  地面监测站的合理布局对星基增强系统的服务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和中国区域电离层延迟特性的分析  结合美国广域增强系统(Waas)的地面监测站布局现状  研究得到星基增强系统地面监测站的布局规律和基本原则  并给出了中国区域地面监测站的布设建议。  
基于“北斗”观测数据的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中的电离层改正 期刊论文
时间频率学报, 2012, 卷号: 35.0, 期号: 003, 页码: 148
作者:  孔垚;  杨旭海;  孙保琪;  李志刚;  陈亮
收藏  |  浏览/下载:0/0  |  提交时间:2021/11/2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  电离层时延  
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的研究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武文俊;  李志刚;  杨旭海
Adobe PDF(117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71/1  |  提交时间:2012/10/19
Klobuchar  Arma(p  Tec|abstract|Tec|abstract  q)  介绍了klobuchar他arma(p  q)电离层tec预报模型的基本原理。利用igs提供的gps导航电文中的klobuchar模型的8个系数  对klobuchar模型进行了计算验证。同时  用arma(p  q)模型计算tec结果  并把两种电离层tec预报模型的结果与igs提供的综合(Final)电离层tec文件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表明  Arma(p  q)模型比klobuchar模莫型在电离层tec修正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用北斗双频观测数据改正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时延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江西南昌, 2011
作者:  孔垚;  杨旭海
Adobe PDF(6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65/4  |  提交时间:2012/10/19
电离层时延  8080  观测数据  4526  北斗  2888  双频  1914  时间传递  1417  频率传递  311  Twstft  245  电离层影响  170  跟踪站  98  波段  69  载波相位  66  测轨  38  电离层附加时延  21  接收机  8  归算  8  观测方向  4  频率信号  4  数据计算  3  原子钟  2  发式  2|abstract  <正>在中国科学院的转发式测轨网中  各站之间可以实现c波段的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本文简称为  Twstft(c))。另外  各跟踪站布设了北斗测地型接收机  由于twstft(c)和北斗接收机并址观测  外接同一个原子钟的时间频率信号  并且对卫星的观测方向一致  因此可使用双频数据计算电离层附加时延  用于修正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传递中的电离层影响。  
GNSS时差监测接收机钟差修正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张慧君;  李孝辉;  许龙霞;  薛艳荣
Adobe PDF(6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15/6  |  提交时间:2012/10/19
Gnss  钟差  监测接收机  修正|abstract  Gnss时差监测接收机只有在钟差确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系统时间的监测  通过接收gnss空间信号来精确测量接收机的钟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不但可以用于系统时差监测也可以应用于gnss定时  Gnss共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接收机钟差的各项误差  包括星钟改正  Sagnac效应改正  电离层延迟改正  对流层延迟。通过接收gps空间信号  实时获取伪距及星历数据信息  对各项误差改正项进行计算  并从每颗卫星的伪距中扣除各项误差因素后得到接收机钟差。重点研究了卫星高度角对电离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以及接收机钟差的影响。最后  给出接收机钟差修正的一些有益的结论以及建议。  
广域加权伪距差分对星历误差和电离层误差的改正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薛艳荣;  许龙霞;  李孝辉
Adobe PDF(6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22/1  |  提交时间:2012/10/19
伪距差分  加权  广域  星历误差  电离层误差  精度|abstract  伪距差分是一种重要的差分方法  但伪距差分精度随用户与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下降。提出广域加权伪距差分的方法。在中国区域内建6个伪距差分基准站  用户选用其附近的几个基准站的伪距改正数据  加权以后作为其伪距改正量使用  可以实现广域的高精度伪距差分。研究了权与基准站的选取方法  用仿真试验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六个基准站  五个基准站  四个基准站和三个基准站数据加权方法对星历误差和电离层误差的改正情况  仿真结果表明  使用距离用户最近的三个基准站的伪距观测误差进行加权修正效果最好  在整个中国区域内  能实现精度优于0.5米的伪距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