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方法研究 |
其他题名 | Study on Regional Ionospheric Delay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
| 赵坤娟
|
导师 | 华 宇 郭 伟
|
| 2014-05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学位专业 | 电子通信与工程
|
关键词 | 卫星导航
总电子含量
Klobuchar模型
格网电离层模型
距离内插法
|
摘要 | 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推动下,我国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为提高导航定位精度,需要减少或消除导航定位过程中的各类误差。导航信号传播路径中的电离层延迟是其中一项主要的误差来源,对其修正的好坏对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在中国区域内稀疏布站的条件下,实现一种有较高修正精度的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方法。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电离层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阐述了电离层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对电离层延迟原理进行讨论,并研究了目前主要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对经典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在中国区域稀疏布站条件下的改正效果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了中国区域内电离层变化特点。本论文采用来源于IGS公布的电离层数据。针对中国区域的电离层延迟分别利用Klobuchar模型和格网电离层模型进行Matlab仿真计算,然后将结果与IGS事后精密产品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这两种模型不适合中国区域电离层延迟的改正,其中Klobuchar模型对电离层延迟改正精度达不到要求,格网电离层模型在稀疏布站的条件下,对电离层延迟的改正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提出了利用距离内插法对中国区域的电离层延迟进行改正,并进行了大量的仿真计算。通过对以上涉及到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的研究,表明了在中国区域内采用距离内插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Klobuchar模型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好的改正电离层延迟,与格网电离层模型相比,该方法无须把电离层参考面划分成大量的网格单元,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基准站的建设成本,仅利用中国区域内八个基准站天顶方向电离层延迟数据进行加权计算,降低了导航电文的负荷。利用本方法对电离层延迟误差修正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相对高纬度的北方区域,该方法修正精度可以达到90%左右,对于我国相对低纬度的南方区域,该方法也能达到较高的修正精度,达到85%以上,该研究对广域电离层延迟误差的修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部门归属 | 授时方法与技术研究室
|
页数 | 55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7277
|
专题 | 授时方法与技术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坤娟. 区域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方法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
|
文件名:
|
赵坤娟.doc
|
格式:
|
Microsoft Word
|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