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25条,第1-10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NRCan-PPP在线时间传递服务系统精度分析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雷雨;  高玉平
Adobe PDF(5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50/1  |  提交时间:2012/10/19
全球定位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传递  在线服务  精度分析|abstract  采用两个igs/tai并置站的gps观测数据  2003年10月  利用nrcan-ppp系统进行时间传递实验  加拿大自然资源中心开发了一套在线定位服务系统nrcan-ppp。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向系统提交gps观测文件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之后就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定位及时间比对结果。简要介绍了nrcan-ppp在线服务系统  结果表明  该服务系统的时间传递精度可以达到亚ns级  半天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0×10~(-15)。  
L1频段GNSS信号间的干扰评估分析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白燕;  卢晓春;  王雪
Adobe PDF(62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38/2  |  提交时间:2012/10/19
L1频段  Gnss信号  干扰  评估|abstract  目前国际电联所分配的卫星导航信号频段中  北斗授权导航信号与gps和galileo导航信号都有部分频段的重叠  尤其是l1频段  Gnss信号相互间的干扰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时域相关输出的gnss信号间干扰的评估方法  然后利用该方法分析了l1频段北斗  Gps和galileo系统不同信号间的干扰大小  评估了不同干扰情况下gnss信号的性能  最后讨论了在评估gnss信号间干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的评估分析结果可为gnss系统间的兼容与频率协调工作提供相关方面的支撑。  
基于微分动力系统的GNSS互操作评价模型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韩涛;  卢晓春;  王雪;  绕永南
Adobe PDF(4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9/0  |  提交时间:2012/10/19
互操作  评价模型  微分动力系统  Gnss  稳定性|abstract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互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因此互操作的评价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研究。评价互操作的效果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综合效益与整体系统代价之间的关系  找到它们相互制约  促进过程中的平衡点。基于微分动力系统原理  仿照生物种群动力学的lotka-volterra模型  我们建立了gnss系统综合效益与整体系统代价之间的动力学模型  分析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与稳定性条件  并据平衡点构造了gnss系统的性价比函数  并通过该性价比函数对互操作分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首先  介绍了互操作的定义与内涵。其次  介绍了生物种群动力学lotka-volterra模型的原理与意义。再次  结合种群动力学与gnss系统自身特点  建立了gnss系统综合效益与整体系统代价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与gnss系统性价比函数。接着  分别讨论了该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条件与稳定性条件。最后  结合互操作阐述了该模型的具体意义  并以实例方式说明了评价算法的应用方法。  
脉冲星时间尺度及其预报 会议论文
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四川成都, 2009-10-22
作者:  杨廷高;  高玉平
Adobe PDF(31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30/0  |  提交时间:2012/10/19
脉冲星  时间尺度  脉冲星时间预报|abstract  在介绍国际天文学会(Iau)定义的几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脉冲星计时观测中时间尺度的转换问题。脉冲星计时观测资料分析应该参考地球时tt  并将tt转换为质心坐标时tcb或质心力学时tdb。讨论和分析了时间尺度转换方法及其对脉冲星自转参数测量的影响。最后  以毫秒脉冲星psrb1855+09的计时模型为例  初步分析了脉冲星时间尺度的预报精度问题。  
GNSS系统时间偏差及其监测与预报 会议论文
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四川成都, 2009-10-22
作者:  张慧君;  李孝辉
Adobe PDF(67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9/1  |  提交时间:2012/10/19
Gnss  系统时间偏差  测量  预报|abstract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基于时间差测量的系统  准确稳定的系统时间是卫星导航系统工作的保障条件之一。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各个gnss系统的系统时间概况  随着gnss系统的逐渐增多和日益完善  系统间的兼容性以及互操作性将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间尺度。讨论了gnss系统时间偏差(以下简称时差)测量原理。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gnss系统时差监测与预报的总休设计方案。一个初步的gnss系统时差测量平台已经建立起来了  它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给出了软件运行界面以及数据平滑处理结果。最后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做的工作。  
中国科技界科普工作的讨论 会议论文
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 中国辽宁沈阳, 2009-06-20
作者:  李德河
Adobe PDF(723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08/0  |  提交时间:2012/10/19
科学普及  科学  技术|abstract  本文讨论了我国科普的现状  简述了发达国家的科普工作  分析了我国科普人员的不足和科技界在科普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科普不只是传统观念上的科普界的事  科学技术研究单位有责任  有义务开展科普的观点。并提出了推动科技界参加到科普工作中来的政策建议。  
原子钟信号主要噪声类别的判定与分析 会议论文
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 中国广东深圳, 2008-11
作者:  袁海波;  董绍武;  武福平
Adobe PDF(76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400/4  |  提交时间:2012/10/19
时间频率  原子钟  稳定度  噪声|abstract  原子钟作为时间频率基准  其稳定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噪声分析  讨论和确定影响原子钟性能主要噪声  对于原子钟信号处理与应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地方原子时计算以及本地协调时监控方面  导航系统中都有实际应用价值。文中讨论了hadamard方差与allan方差的异同  通过allan方差分析与谱分析确定原子钟不同类型噪声分析方法  结合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原子钟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  
关于闰秒及UTC未来问题的讨论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 中国广西桂林, 2008-12-01
作者:  董绍武;  吴海涛
Adobe PDF(55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7/1  |  提交时间:2012/10/19
天文时  原子时  闰秒  Utc|abstract|Utc|abstrac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时间经历了从天文时到原子时的发展和转变。也因为认识的局限和当时技术的限制  使时间的定义和本身的品质在日后的使用中出现了值得商榷和修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国际标准时间utc的定义  发展以及当前国际上对未来时间标准的讨论和争议。  
基于LabVIEW的仪器控制方法与实现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8)论文集(上册), 中国福建厦门, 2007
作者:  刘枫;  吴海涛;  卢晓春
Adobe PDF(99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9/0  |  提交时间:2012/10/19
仪器控制  Labview  Visa  Cnt-90  模块化编程|abstract  仪器控制在自动测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仪器控制的概念  并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为cnt-90计时器/计数器/分析仪开发了控制程序。所开发的程序基于visa技术与设备通讯  提供了对不同接口(Usb和gpib)的支持。除了可设定仪器工作参数  读取并显示测量结果外  程序还增加了数据记录和后期处理模块  对仪器功能进行了扩展。文章最后讨论了使用labview开发仪器控制程序的一般方法  在测试工程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对刊后审读的认识和讨论 会议论文
, 中国陕西, 2006
作者:  潘炼德
Adobe PDF(51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90/0  |  提交时间:2012/10/19
审读  科技期刊  编辑  出版  评价体系|abstract  在简单回顾有关文件的基础上  分析了刊后审读的双重目的  指出刊后审读不仅是管理部门加强对刊物的检查  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措施  而且应该成为具体指导和帮助编辑出版单位认识不足  改进工作  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对科技文稿的极强的专业性给审读工作带去的难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不断改进审读的方式方法  加强审读方与被审读方的直接沟通的必要性  以及反馈具体审读意见  注重审读实际效果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慎重操作基于审读的评选活动的问题  认为评选应该建立在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规范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客观和公正  从而调动编辑出版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避免挫伤部分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