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4条,第1-4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授时导航应用中大圆距离计算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会议论文
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四川成都, 2009-10-22
作者:  刘长虹;  梁仲寰;  季丹
Adobe PDF(21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27/0  |  提交时间:2012/10/19
大圆距离  授时  导航|abstract  本文提出了一种更精确的大圆距离计算方法  还通过算例给出了验证。其主要思想是  将原来通常用于海平面上的大圆距离计算  修正为任意两点的实际海拔高度的计算  从而可精确地应用于传播延迟  测距  测距差等授时导航应用。作者还通过网站编程技术  实现了两点间精准距离网络在线计算!  
氢钟和铯钟联合守时初探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 中国西安, 2005
作者:  王正明;  袁海波
Adobe PDF(35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7/0  |  提交时间:2012/10/19
频率稳定度  5722  原子时  4275  采样间隔  3104  白噪声  2984  频率源  2972  线性漂移  2505  短期波动  2263  频率波动  1886  长期稳定度  1865  实验室  1773|abstract  氢钟和铯钟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频标  从统计的角度上来说  它们在短期和长期频率稳定度方面的表现为时间频率领域中的学者们共识。随着技术的改进氢钟近年来在长稳方面有所提高。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新进口的2台美国氢钟(Sigamaτ)近一年来实验数据的分析  定量说明氢钟不同采样间隔的频率稳定度  并与铯钟的性能做比较。同时根据这两种类型频标的性能取长补短  探讨一组铯钟和两台氢钟联合守时的方案和地方原子时计算方法。  
监控UTC_NTSC_的参考原子时TA_NTSC_算法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 中国西安, 2005
作者:  袁海波;  王正明
Adobe PDF(22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0/1  |  提交时间:2012/10/19
参考原子时  算法  监控|abstract  一般情况下  守时实验室的原子时尺度都是由一组原子钟的相互比对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得到的  这种计算方法就是原子时尺度算法。本文在考虑到utc(Ntsc)实时监控的需要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可用于监控utc(Ntsc)的实用的原子时算法。  
流星雷达测速计算的新方法 期刊论文
陕西天文台台刊, 1992, 期号: 2, 页码: 185-188
作者:  杨克俊
Adobe PDF(20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75/0  |  提交时间:2012/07/10
流星雷达  测速  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