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8条,第1-8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基于UWB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仿真 会议论文
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四川成都, 2009-10-22
作者:  徐劲松;  卢晓春;  边玉敬
Adobe PDF(109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48/1  |  提交时间:2012/10/19
信道估计  5231  定位系统  3768  定位算法  3342  无线定位技术  3153  超宽带技术  2873  接收机  2597  时间频率  2516  无线通信系统  2415  发射机  2339  定位精度  2160|abstract  本文综述了超宽带技术和室内定位技术的主要特性  重点建立了基于uwb的室内定位系统的模型  确定了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  对系统定位算法  接收同步技术以及信道估计等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下进行了详细地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uwb的室内定位系统定位精确  具有较好的性能。  
脉冲星在空间飞行器定位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天文学进展, 2007, 期号: 3, 页码: 249-261
作者:  杨廷高;  南仁东;  金乘进;  甘恒谦
Adobe PDF(103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09/0  |  提交时间:2012/07/01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脉冲星  综述  脉冲星钟  空间飞行器  导航定位  
时间频率溯源链的重要特性及其应用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 中国西安, 2005
作者:  倪广仁;  许录平;  和康元
Adobe PDF(28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1/1  |  提交时间:2012/10/19
时间计量  守时和授时  时间频率溯源链  时间同步  时间应用|abstract  在时间频率传递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远程校准的频率测量和分析系统(Fmas)  主要以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Nist)的时间频率溯源链系统为典型  及溯源链系统的尖端装备的高集成化  给出其方框图和技术指标  自动化  并述评了nist的宗旨  智能化  任务  轻量化品质方面均达到先进水平。并对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同步系统在天文学测量  及时间频率溯源链的重要特征是  导弹发射  拥有高精度的铯喷泉原始频率基准(准确度  导航  稳定度均~1·10-15)  定位等科学实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目前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给予综述。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进展 期刊论文
天文学进展, 2005, 期号: 1, 页码: 40917
作者:  杨廷高;  仲崇霞
Adobe PDF(56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5/0  |  提交时间:2012/07/01
天体测量学  脉冲星时  综述  长期稳定度  毫秒脉冲星  脉冲星计时阵  
现代天王星卫星运动定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期刊论文
天文学进展, 2004, 期号: 1, 页码: 45-56
作者:  沈凯先;  乔荣川;  刘建荣
Adobe PDF(72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76/0  |  提交时间:2012/06/30
天体力学  天王星卫星  综述  行星和卫星  
守时工作进展 期刊论文
天文学进展, 2004, 期号: 2, 页码: 104-114
作者:  王正明
Adobe PDF(67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5/0  |  提交时间:2012/07/03
天体测量学  守时  综述  国际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  
中国早期日食记录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天文学进展, 2003, 期号: 1, 页码: 40918
作者:  刘次沅
Adobe PDF(65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68/1  |  提交时间:2012/07/01
天文学史  日食  综述  古代天象记录  中国古代史  
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的研究在北京大学的进展 会议论文
, 中国湖南长沙, 1998
作者:  王义遒;  李义民;  甘建华;  陈徐宗;  杨东海;  刘海峰
Adobe PDF(7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1/0  |  提交时间:2012/10/19
激光冷却  5685  北京大学  3583  捕陷  3136  多普勒频率  2813  原子束  2694  中性原子  2592  冷却机制  2487  减速过程  2470  典型方法  2437  研究历史  2207|abstract  <正>本文综述了激光冷却和捕陷原子研究工作的概况  着重讨论了激光对中性原子的机械力  在此基础上叙述了激光冷却原子研究历史上的重大进展  成果和应用。这里包括  原子束的激光减速以及补偿减速过程中多普勒频率的几种典型方法  激光扫频  塞曼调谐  白光及漫射光等  产生光子粘囚(Optical Molasses)的方法及多普勒冷却机制及极限  几种实现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