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27条,第1-10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时间频率远程校准试验系统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9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 中国广东广州, 2012
作者:  和涛;  张慧君;  李孝辉
Adobe PDF(88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4/4  |  提交时间:2012/10/19
时间频率  远程校准  客户端  Gps|abstract|Gps|abstract  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工程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需要进行校准才能达到较高的准确度。国家授时中心保持我国的标准时间(Utc(Ntsc))  可以利用该资源实现远程用户的时间和频率的校准  以及用户的本地时间的高精度溯源。论文阐述了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总体设计框架  论述了客户端实现的基本原理  即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  测量客户端待校准时间与gps系统时间(Gpst)的时差  并把时差数据通过gprs网络发送到分析中心  最终研究了客户端实现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客户端的实现方法。最后  设计试验对客户端的实现进行了初步验证。  
原子钟组性能监测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13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 中国广东广州, 2012
作者:  刘娅;  唐升;  李雨薇;  李孝辉
Adobe PDF(79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61/7  |  提交时间:2012/10/19
原子钟组  性能监测  相位连续|abstract  在时频基准驱动的系统中  为了获得不间断  且频率相位连续的频率信号  需要建立原子钟组  通过冗余备份的方式来产生系统参考频率信号。如何综合利用多台原子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在分析原子钟关键指标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台原子钟频率  相位的性能并行比较的数字测量方法  研究了利用比对结果获得相位连续  频率稳定的系统参考频率的方法。最后根据该方法研制了原理样机  样机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用于铯或氢原子钟等高性能原子钟组在线实时监测的能力。  
精密单点定位在NTSC时间传递中的应用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8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 中国广东广州, 2012
作者:  广伟;  袁海波;  董绍武
Adobe PDF(89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61/2  |  提交时间:2012/10/19
时间传递  单点定位  Igs精密数据  卡尔曼滤波|abstract  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用于时间传递能获得较好的比对精度。本文根据精密单点定位原理  基于国家授时中心自研的gps Ppp接收机  并利用igs提供的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数据  通过自主开发的专用时间传递软件  计算获得ntsc本地参考时间和igst的钟差以及待比对站参考时间与igst的钟差  最终得到两站参考时间的偏差。最后  将ppp时间比对结果和gps共视  Gps全视时间比对结果进行比较  并对三者在时间传递方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GNSS时差监测接收机钟差修正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张慧君;  李孝辉;  许龙霞;  薛艳荣
Adobe PDF(6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15/6  |  提交时间:2012/10/19
Gnss  钟差  监测接收机  修正|abstract  Gnss时差监测接收机只有在钟差确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系统时间的监测  通过接收gnss空间信号来精确测量接收机的钟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不但可以用于系统时差监测也可以应用于gnss定时  Gnss共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接收机钟差的各项误差  包括星钟改正  Sagnac效应改正  电离层延迟改正  对流层延迟。通过接收gps空间信号  实时获取伪距及星历数据信息  对各项误差改正项进行计算  并从每颗卫星的伪距中扣除各项误差因素后得到接收机钟差。重点研究了卫星高度角对电离层延迟  对流层延迟以及接收机钟差的影响。最后  给出接收机钟差修正的一些有益的结论以及建议。  
L1频段GNSS信号间的干扰评估分析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白燕;  卢晓春;  王雪
Adobe PDF(62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38/2  |  提交时间:2012/10/19
L1频段  Gnss信号  干扰  评估|abstract  目前国际电联所分配的卫星导航信号频段中  北斗授权导航信号与gps和galileo导航信号都有部分频段的重叠  尤其是l1频段  Gnss信号相互间的干扰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时域相关输出的gnss信号间干扰的评估方法  然后利用该方法分析了l1频段北斗  Gps和galileo系统不同信号间的干扰大小  评估了不同干扰情况下gnss信号的性能  最后讨论了在评估gnss信号间干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的评估分析结果可为gnss系统间的兼容与频率协调工作提供相关方面的支撑。  
基于动态双向时间同步的星间测距算法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黄飞江;  杨俊;  卢晓春;  单庆晓;  周永彬;  陈建云
Adobe PDF(306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26/1  |  提交时间:2012/10/19
卫星导航系统  星间通信  星间测距  动态双向时间同步|abstract  星间精密测距是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的基础。为获得高精度的星间距离  在仿真星座内星间距离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分析了卫星运动对星间双向时间同步和星间测距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双向时间同步的星间测距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动态双向时间同步得到星间伪距拟合方程  其次由拟合方程计算时间同步精度最高的时刻  最后将该时刻代入星间伪距拟合方程  即可求得误差最小的星间距离。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包含仿真误差的条件下  该算法测距误差范围在5米以内  可以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星间精密测距。  
基于微分动力系统的GNSS互操作评价模型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韩涛;  卢晓春;  王雪;  绕永南
Adobe PDF(4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9/0  |  提交时间:2012/10/19
互操作  评价模型  微分动力系统  Gnss  稳定性|abstract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互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因此互操作的评价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研究。评价互操作的效果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综合效益与整体系统代价之间的关系  找到它们相互制约  促进过程中的平衡点。基于微分动力系统原理  仿照生物种群动力学的lotka-volterra模型  我们建立了gnss系统综合效益与整体系统代价之间的动力学模型  分析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与稳定性条件  并据平衡点构造了gnss系统的性价比函数  并通过该性价比函数对互操作分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首先  介绍了互操作的定义与内涵。其次  介绍了生物种群动力学lotka-volterra模型的原理与意义。再次  结合种群动力学与gnss系统自身特点  建立了gnss系统综合效益与整体系统代价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与gnss系统性价比函数。接着  分别讨论了该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条件与稳定性条件。最后  结合互操作阐述了该模型的具体意义  并以实例方式说明了评价算法的应用方法。  
960MHz至1610MHz频段全球业务及频谱兼容分析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卢鋆;  杨强文;  韩涛
Adobe PDF(6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24/0  |  提交时间:2012/10/19
Gnss  Itu  频谱兼容|abstract  其次  最后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业务频段主要集中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的960mhz-1610mhz范围内  归纳了itu规定的发射机频率容限和可允许的最大杂散发射或杂散域发射功率电平等约束条件  综合考虑划分情况与约束条件  该频段除卫星无线电导航之外  分析了卫星导航与其它业务之间的频谱兼容性  还包含了航空无线电导航  为有效利用卫星导航频率提供分析依据。  航空移动  卫星地球探测  空间研究等其它全球业务。共存的多种无线电业务间必然存在相互干扰  通过有效恰当的选择卫星导航频率和调制方式以避免这些干扰十分必要。首先  详细分析了国际电联在该频段内的全球业务划分情况  将卫星导航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分为卫星导航系统间干扰和与其它业务之间干扰两方面进行分析  
导航卫星星座几何精度因子饱和值分析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韩涛;  卢晓春;  饶永南;  王沛;  张帆;  吴杨扬
Adobe PDF(196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49/3  |  提交时间:2012/10/19
几何精度因子  假设检验  F分布  微分动力系统|abstract  并利用仿真结果逐步确定了该函数的系数。再次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  分别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证明了gdop饱和值的不存在性。最后  空间中越来越多的导航卫星可以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  通过对弱饱和的定义以及建立空间几何模型得出gdop值达到弱饱和状态时的空间导航卫星星座内的卫星数目。  并改善了定位时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随之引申出这样的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可视卫星数目的极限值对gdop的改善达到饱和?本文通过假设检验以及微分动力系统模型  以四通道接收机为例  得出了不存在上述gdop饱的结论。文章首先介绍了gdop的定义  计算了四通道接收机的gdop最小值。其次在不考虑星座构型的情况下  通过f分布假设检验得出了四通道接收机在不同可视卫星数目下的gdop平均值。再次  建立了类似malthus模型的微分动力系统来描述gdop平均值关于可视卫星数目的函数  
基于Simulink的GPS软件接收机实验平台开发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贺卫东;  卢晓春;  王培;  饶永楠
Adobe PDF(6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65/0  |  提交时间:2012/10/19
Gps  软件接收机实平台  Simulink  导航电文|abstract  传统的硬件接收机由射频前端  相关器  中央处理器和其他的外设组成  能够提供的灵活性微乎其微。经过现代化的gps有很多新的信号格式和应用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对新的信号格式和应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和实现  无疑一个完好的软件接收机是最佳的仿真实平台。另外  Gps的软件接收机也可以被灵活的应用在伽利略信号和北斗信号的分析仿真中。不能做到实时处理是软件接收机最大的缺点  但是随着mpu和idsp技术的发展软件接收机的优势还是日益凸显。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在simulink基础上的gps软件接收机平台的设计实现过程  Gps软件接收机按照主要的功能可以分为信号捕获  跟踪解调和位同步。每个功能模块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针对其他频率和导航系统信号格式进行相应的更改。最后  本文的gps软件接收机平台经过射频接收存储到本地的实际gps中频信号测试  证明整个软件接收机实平台可以正确的解调出导航电文  参数灵活可调  满足了后续工程仿真实的要求。